基层问题如何化解?他们甘当“解铃人”

      党的决策能不能落实,基层干部起着重要作用。长期以来,我市广大基层干部无怨无悔、任劳任怨,在基层挥洒辛勤汗水。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他们正以奋斗的姿态投入到工作当中,努力为群众做好各项服务。

      高新区田和街道柴峰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姜秋萍

      居民离不开的社区“当家人”

      在田和街道柴峰社区,社区服务热线如果打不通了,就会自动转接到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姜秋萍的手机上。

      春节一过,“大事儿”就得安排上了。姜秋萍和市政工作人员一起实地查看柴峰社区的地下管道,筹备社区“两委”换届,幸福广场前的停车位改造也排上了日程。

      一位居民去日本出差,正月初八刚回来就居家隔离,忙活间隙,姜秋萍不忘打个电话问问情况:“今天状态怎么样?有啥需要随时给我们提。”

      姜秋萍(左)到居民家中走访。

      在公租房小区,姜秋萍来到居民于开叶家,问问是否需要帮助干些啥。于开叶独自照顾着生病的儿子。去年,姜秋萍给她申请了低保,平时有空儿就会过来看看、唠唠。于开叶家里的福字儿都是姜秋萍送来贴上去的。

      今年是姜秋萍来到柴峰社区的第十个年头,赢得了居民的一致认可。如今,她成了社区居民们离不开的“当家人”。

      做社区工作,少不了磕磕碰碰。2020年7月,姜秋萍主持在城建华庭小区开展业委会选举。起初,开发商、物业都不同意选举业委会,业主们也众说纷纭,意见不一,大家各讲各的道理,简直要把姜秋萍的电话打爆。

      姜秋萍不为所动,积极召开三方协调会,把大家拢到一处,充分讨论。针对部分业主对选举产生的不信任,每次业委会选举筹备召开会议时,都邀请业主列席旁听,现场提问。

      就是这样,大家在互动了解中化“对抗”为“对话”,最终,城建华庭小区业委会顺利成立,半年即成效显著,不仅物业和居民们的关系大为缓和,原来的物业费还降了0.5元。

      处理邻里之间的“小摩擦”,安抚社区大爷大妈们的“小情绪”,调节家长里短的“小矛盾”……这些年,姜秋萍硬生生把原来的急脾气磨成了慢性子。

      去年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,柴峰社区重点隔离多人,姜秋萍整天忙得脚不沾地,封闭小区、发放口罩、走访排查、消毒楼梯……还要尽力把居民们购物单上的名目一个个“变”成实物,再大包小包地拎回去,分发到户。

      有人说,居委会主任是“芝麻大的官”,“绿豆大的权”,做了多年社区工作,姜秋萍每天面对的大部分都是一些针头线脑、非常具体的小事。但就在这些小事里,社区居民的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变化。

      在她的倡议下,社区组建了一支包括大学生志愿者在内的160余人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,每月19日,在柴峰广场举行“善行田和志愿19活动”,居民们可以免费理发、修脚、量血压、法律咨询,志愿服务现场好不热闹。

      社区还组织党员和居民开展“大手牵小手——党员在行动”和“六访六帮六送”服务活动,从2019年开始,每天晚上安排社区党员、驻区党员、在职报到党员6-8名在柴峰路口护送放学的孩子们过马路,风雨无阻。

      姜秋萍说:“居民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,只要心中装着居民,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好事、办实事,居民就会拥护你、依赖你。”

      经技区凤林街道龙凤社区党总支书记、居委会主任邵晓丽:

      千方百计啃下社区治理的“硬骨头”

      “邵儿呀,进来坐坐。”2月22日,与往常一样,邵晓丽在社区内“溜达”,居民不断和她打招呼。

      在龙凤社区,“有困难,找书记”已成为辖区居民口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。

      邵晓丽(右)和同事沟通工作。

      凤林龙凤社区由老凤林村改造而来,现有居民3595户。起初,回迁村民与新居民相互排斥,矛盾纠纷不断,初来乍到的邵晓丽以情感为突破口,以活动为载体,为物业和居民搭建连心桥,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彻底打破了新老居民的界线和隔阂,仅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凤林小区中区封闭工作,促进了新老居民的快速融合,社区氛围和谐融洽。

      “要想做好群众工作,就要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来解决。”这是邵晓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辖区东海路原先有两个市场,一个是十年多的农贸市场,每天下午占道经营、人车混流、交通堵塞、环境脏乱差;另一个是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,每天早上四五点钟有300多辆车1000多人聚集,严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。同时,这里还是孩子们进入凤林学校的必经之地,流动人口多,给居民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,成为了周边居民经常拨打热线反映问题的焦点。

      为了还居民一个安全的出入环境,邵晓丽多方协调并寻求街道、老村集团的帮助,联合多方力量,将两个市场进行搬迁,为居民彻底解决了交通、环境卫生以及噪音扰民等问题,为居民安全提供了保障。

      为有效缓解凤林学校上下学高峰期道路拥堵的问题,邵晓丽入户征集居民意见建议,与物业公司、凤林学校多次勘查现场、研究制定方案,最终在物业公司的协助下,完成凤林小区A区封闭工作,实现了人车分流,解决了学校周边上下学拥堵状况……

      “社区工作就是要千方百计做到领导放心、居民满意,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我,越是硬骨头我越要啃到底。”邵晓丽说,自己骨子里的那股韧劲与12年的社区工作历练,更加坚定了她扎根社区、守护群众、服务基层的信念。

      临港区汪疃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史晓飞:

      下好乡村振兴“一盘棋”

      “大家可以谈谈今年农业发展的新思路,需要镇政府协调解决的,我们全力配合。”2月22日下午,在汪疃镇政府会议室内,汪疃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史晓飞正与樱聚缘、鸿树林等10余家农业企业负责人围坐交谈,掀起一场乡村振兴发展的“头脑风暴”。

      “每年开春,我们都会组织镇上的农业‘大拿’们碰个头,畅谈各自发展规划,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。”史晓飞说,听了大家的规划和意见,镇上才能更加精准施策,为农业发展“添薪助力”。

      史晓飞(右)在项目建设现场,协调解决问题。

      修建连村路网,安装威石路汪疃镇段400余盏路灯,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苹果种植基地,样板片区由1万亩东拓南延至3万亩……史晓飞说,去年以来,他们主动向上争取土地、农业项目等扶持政策,促进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,不断完善片区配套设施,加速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。

      眼下,麓源果乡样板片区以樱聚缘为龙头带动,已经形成一条“苗木繁育+苹果种植+果汁加工+定制销售+科技推广”的全产业链,拥有4000亩苹果良种苗木基地和现代苹果种植基地,带动周边村集体和村民年获益约200万元,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。

      以点带面,多点开花,依托樱聚缘、上善堂、鸿树林等农业龙头企业,汪疃镇还持续开展以商招商、产业链招商。2020年3月,得知临港区计划整合扶贫资金,建设恒兴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的消息,史晓飞立即行动,主动对接相关部门,凭借地域优势、产业优势,成功推动该农业项目落户汪疃镇。

      目前,恒兴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已建起15个樱桃智慧大棚。“下好‘乡村振兴’这盘棋,不仅要在关键处落子,招引优势产业项目,还要做好规划布局,让产业集聚、连片发展。”史晓飞说,他们以恒兴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、樱聚缘禽业大樱桃种植项目、鸿树林大樱桃为主体,计划建立东西向樱桃全产业链发展走廊,与南北向苹果全产业链发展走廊作物季节无缝衔接,全面推进汪疃镇乡村振兴“花开四季果飘香”。

      “新的一年,我们还将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,探索走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。”史晓飞说。

      南海新区小观镇西店子村党支部书记蔡曙刚:

      “空降书记”让问题村变了样

      走进南海新区小观镇西店子村,街道小巷干净整洁,路边果树生机盎然。村党支部书记蔡曙刚办公室的门敞着,他正和村干部们商量森林防火工作的安排,时不时有村民过来,要找他拉拉家常。

      西店子村曾是一个“老大难”村,规划滞后、管理混乱。但短短一年多,西店子村就大变样,人居环境改善了,干群关系拉近了——而这一切变化,都源于这位“空降书记”蔡曙刚。

      蔡曙刚(右一)和村干部们商量森林防火工作。

      2019年年底,47岁的蔡曙刚“临危受命”,通过公开选任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。此前,他在东浪暖村当过十年村党支部书记,可对西店子村的情况却是一无所知。

      第一次进村“摸底”后,蔡曙刚就感到头皮发麻:19个路灯11个不亮,村民家门口不是鸡笼就是车棚,垃圾桶旁垃圾堆成山,路上走了一圈沾了一鞋的泥;班子不团结,拉派系,村集体账本上都是“饥荒”,欠着好多干部和村民的工资。

      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后,蔡曙刚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交流、逐人约谈,与包村干部、部分村干部、党员及村民代表沟通,引导村干部以村庄发展大局为重,消除隔阂。

      在蔡曙刚看来,“外村人”的身份反而是他治理村子的优势。“我和村民们没有利益关系也没有个人恩怨,我来干书记就是一门心思搞工作的,啥事都一碗水端平。”蔡曙刚拍着胸脯和村民们保证。

      话是这样说的,事也是这样干的。上任第一周,蔡曙刚立马组织召开村“两委”会议,逐项研究历史遗留问题,召开党员、村民代表大会,解决长期遗留的“烂摊子”。

      在小观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际,每天早晨5点多,蔡曙刚就赶在村民出门打工之前,一家一户地跑,经常是村民在一边吃早饭,他在一边做动员工作。跑的次数多了,村民们也自发动起来,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,村路终于变得干净、整洁。

      蔡曙刚的一言一行,村民都看在眼里。在党员、干部的带头和村民的配合下,西店子村仅用一个多月就完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是小观镇第一个完成的村子。

      环境焕然一新后,为解决村路坑洼不平、雨天泥泞不堪的问题,蔡曙刚又多方奔走,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,最终与东店子村间铺设了一条400余米的“连村路”,并结合户户通工作,为村内硬化道路1.6万平方米,方便村民出行。

      蔡曙刚还带头成立村级诚信领导小组,推进诚信体系建设。“大家积极性都很高,经常是在大喇叭里一招呼,村民们就穿着红马甲齐刷刷地来村委大院集合了。”蔡曙刚说。

      “蔡书记是个有本事能干实事的好书记。”在村里工作30多年的老支部委员张宝月说,百姓气顺了,工作就好做了。

      如今,村美了,路畅了,干群心齐了……曾经的“落后村”悄然间变了样。(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森 杨慧 于淑仪 文/图)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  • 友情链接